作为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,子宫内膜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,约占全部妇科恶性肿瘤的 20% - 30%。值得关注的是,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些城市,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攀升至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。

什么是子宫内膜癌?子宫内膜癌有什么特征?
香港时代医疗指出,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(即子宫内壁组织)的恶性肿瘤。此病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群体,约 70% - 75%的患者为绝经后女性,平均发病年龄约为 55 岁。根据近 20 年的临床数据统计,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仅持续攀升,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
在众多症状中,阴道异常出血堪称子宫内膜癌最明显的警示信号。具体表现为绝经后突然出现阴道出血、经期持续时间显著延长,或者在非经期出现不规则出血等情况。此外,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下腹隐痛、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等症状。
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:五类人群需警惕
子宫内膜癌本质上是一种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,主要源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过度刺激。鉴于此,香港时代医疗特别提醒,以下五类女性需格外提高警惕:
1. 代谢综合征人群
子宫内膜癌患者常伴有“三联症”,即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。代谢综合征以肥胖(尤其是腹型肥胖)为主要特征,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高血糖、血脂异常、高血压等问题,对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因此,患有代谢综合征的女性属于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。
2. 长期雌激素暴露人群
长期处于单一雌激素刺激状态,且缺乏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保护,极易引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,进而发展为癌变。因此,排卵异常致月经不调者、患有分泌雌激素卵巢肿瘤者、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辅助治疗者、围绝经期综合征不规范治疗者,以及长期服用含单一雌激素保健品者等需特别注意。
3. 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
研究表明,部分恶性肿瘤具有遗传倾向,林奇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便是典型代表。因此,若家族中有直系亲属罹患结直肠癌、胃癌,或有卵巢癌、子宫内膜癌等家族史的女性,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癌症基因检测,以评估患癌风险,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。
4. 月经初潮早、绝经晚、未生育人群
相较于其他女性,月经初潮过早(<12 岁)、绝经时间过晚(≥52 岁)的女性,其子宫内膜受雌激素作用的时间会相应延长。此外,不孕女性体内缺乏孕激素的保护,在长期雌激素刺激下,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也会显著增加。
5. 不良生活习惯人群
存在吸烟、缺乏运动、偏好高热量/高脂食物(如薯片、薯条、奶茶、油炸食品、巧克力蛋糕等)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女性,同样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侵袭?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从多个维度进行预防:
合理饮食:这是预防的基础。应增加蔬菜水果、全谷类食物的摄入,减少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的摄取,确保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。
适量运动:运动不可或缺。它不仅能增强体质,还能调节内分泌,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。
良好心态:长期处于压力和负面情绪状态下,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,增加患病风险。因此,要学会释放压力,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。
此外,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言,适时生育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。在怀孕和哺乳期间,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一系列变化,孕激素水平升高,能够对子宫内膜起到保护作用,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。
尽管子宫内膜癌令人担忧,但并非不可预防。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,定期检查同样至关重要。通过定期检查,能够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和早治疗,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