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接近尾声,部分上市公司控股或持有的基金公司上半年公募“成绩单”也陆续公布。虽然今年以来a股连续波动,但不少基金公司凭借品牌效应、渠道营销策略、创新产品开发等因素,取得了不错的业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募盈利的首尾差距也在拉大。业内人士认为,基金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博弈阶段,“强者恒强”现象显著。但中小基金公司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,也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公司上半年取得了辉煌的业绩。
上半年的市场波动降低了股票型基金的整体规模,但不少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亮眼。
8月29日晚间,景顺长城基金股东长城证券发布半年报。数据显示,景顺长城基金今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接近22亿元,同比增长3.09%;实现净利润7.56亿元,同比增长5.01%。
农信理财基金今年上半年也实现净利润1.21亿元。8月29日,中国农业银行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,截至6月30日,中国农业银行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达4186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338亿元。
多家知名头部基金公司也交出了亮眼的“成绩单”。在已披露净利润的基金公司中,郭芙基金、华夏基金等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。同时,根据招商证券、国泰君安证券半年报,博时基金、招商基金、华安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8.73亿元、9.54亿元、5.1亿元,较2021年上半年分别增长逾8%、21%、13%。
市场震荡,打“特殊牌”
相比大中型基金公司,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也凭借特色化运作,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“双增长”。
西部证券半年报显示,2022年上半年,其参股公司西部利得基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30%,净利润同比增长98%;国脉科技半年报还显示,与去年同期相比,旗下股权公司兴银基金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.3%,净利润同比增长22.48%。
可以看出,今年上半年,这些中小基金公司或加大渠道开拓力度,或发力产品创新,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中,打出了自己的“特色牌”。
“今年以来权益类市场波动较大,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渠道推广上更有优势。该公司一直深耕固定收益产品。今年以来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持续营销投入,整体利润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。”一位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。
新基金的有序推进,也使得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规模有所增加。以兴银基金为例。今年5月,公司成功发行创新产品——同业存款指数基金,初始规模超过33亿元,对其现有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来说是不小的增长。
股票竞争加大行业差距。
随着公募基金市场逐渐进入存量博弈阶段,基金收益首尾差距也在拉大。今年以来,基金业绩“有人喜有人忧”,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甚至出现了负盈利。
基金研究员认为,每个基金公司的背景、发展路径、高管履历、人员培养机制、专业领域都不一样。互联网时代机会很多。中小基金公司应该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,提升客户体验,增强客户粘性,找到发展的突破口。